养廉立德 民沐惠风

时间 : 2022/07/04 08:51:01 来源 : 江苏省地质物资供销公司网站 【字体: 【打印】


《晏子春秋》有言:“廉者政之本也”。短短几个字,深刻揭示了“廉”之于“政”的基础性意义。同时,他指出:“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就是指在位者只有廉洁从政,才能实现海晏河清、长久之治。《管子·牧民》中也提出类似的理念,“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传统治国之道的重要部分,自先秦时期生出萌芽,于秦汉时期逐渐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破旧立新与施政大纲相糅合,于隋唐五代出现爱民厚生和益国利民思想,在辽宋元金时期与吏治赏罚相结合,于明清时期纳入国家法令条例…… 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衰。其在历史长河中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制度运用,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思想源泉,也是指引我们汲取历史经验、拓宽理论视野、更好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熠熠明灯。

《为吏之道》里提到:“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廉政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本文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维度,进行条分缕析。

一、廉政文化应秉持清心自守的修身文化

远施周偏,近以修身。远要广博施予,近要注重内心修养,内观自身,外观宇宙,了解万物之本然。修身需要个人通过观察与学习来陶冶自我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具体来说就是以观察、学习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对照和修正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博学于文,广泛学习有益的知识;并约之以礼,践行于自身行为中。

二、廉政文化需注重勤俭清明的家风文化

曾国藩曾告诫后人:“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后人如何俭以养德、勤以持家、树立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家庭是社会的根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进益。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德育家,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相反若是骄奢淫逸,聚敛资财,反而容易使子孙陷入泥淖贻害无穷。

三、廉政文化应强调守正抱直的政治文化

所谓秉公办事,也就是说执政者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其行为要做到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身谋福利,更不能以私利而危害公义。执政者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其行为不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因此便要求他们必须执政为公心系民众。廉洁是官吏德行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才能为民表率,公正的行使其手中的权利。

四、廉政文化要坚守风清弊绝的社会文化

德治是一种柔性的治国方略,清廉反腐的理念深入需要靠社会教育、风俗习惯、环境熏陶、道德榜样感染、社会舆论监督以及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和内心信念的协同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覆盖教育成长全过程。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开设廉洁教育课程,引导青少年找寻正确的方法论去认识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要注重发挥基础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讲好廉洁教育的第一课;社会各方面要发挥支持作用,利用各类社会资源,进行终身廉洁教育。多方位全覆盖,使“袪贪戒贿、守持廉德”的文化在社会中蔚然成风。

北宋包拯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其在任端州知州时,整顿吏治,打击贪腐,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时当地父老精制一副好砚相送,他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明代清官海瑞端方特立,严峻守法,在南京任官期间,乡民过其府第,都要进去看看他。万历十五年,海瑞在南京去世,发丧之日,“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况钟三任苏州府,主政为民,极具廉誉,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表谢意,况钟全部拒收,并赋诗抒怀:“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至今仍留有“法行民乐,民留任迁。青天之誉,公无愧焉。”的赞颂。

有道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打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和民意以安四乡的重要举措,是构筑千里之堤的预防工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部:高杉